宣布2亿美元融资,瑞幸咖啡在向用户亮肌肉?
2018-12-13 15:06:10
  • 0
  • 0
  • 0

12月12日,瑞幸咖啡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而其估值也由此前的10亿美元暴涨至22亿美元,实现翻番。

微妙的时间节点,瑞幸融资的同时也在搞营销?

引起人们兴趣的并非是瑞幸融资本身,而是其公布的时间点。就在2天前,瑞幸刚刚被曝出上调了北京、上海的配送费门槛,一时间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而在人们还在思考为何瑞幸如此做的时候,2亿美元的融资消息就接踵而至。

不得不说,瑞幸这一套营销手法拿捏的恰到好处,在本身调整配送费标准的策略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的情况下,又迅速公布了融资消息,显然是告诉大家:“我们上调免配送费标准不是因为没钱了,资金完全没问题,不要再猜疑了,继续支持我们准没错”。

这显然会让用户放下心来,继续选择瑞幸咖啡。毕竟,人们往往都对于资金情况不好的企业天然恐惧,而对于资金状况良好的企业青睐有加。 就像互金领域很多平台因为资金状况备受用户质疑导致暴雷,而像拓天速贷等依托资金实力雄厚集团为靠山或者本身实力得到认可的平台安然无恙是一样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完成了该笔融资之后,瑞幸的烧钱补贴模式可能会再持续一段时间,也会让用户享受的优惠更久一些,笔者想来,这也是瑞幸想要透过融资表达出的主要信息。

而且从融资频率来看,从7月至今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两轮融资,在今年资本寒冬的时节确实显得格外耀眼,也足以给市场和用户充分的信心。

鼓励到店自提?瑞幸的目的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针对北京上海提高免配送门槛的问题,瑞幸咖啡负责人回应称是为了鼓励更多的用户到店自提,这样能避免浪费,既经济又环保。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理由。不可否认,瑞幸咖啡在北京、上海的城市中心区覆盖密度非常大,几乎每500米的范围内就能找到一家,可能用户5-10分钟就能走到门店,这确实方便用户自提。

但是,瑞幸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主要消费群体。从位置来看,瑞幸的选址多在办公大厦、学校附近,不难看出,上班族、学生党是其主要瞄准的用户群体。笔者认为,相比到店自提,这些群体可能更喜欢送货上门。因为这类用户毕竟不像老人那样清闲,他们的特点就是早晚急匆匆赶路,而在中间的时间则要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到店自提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够现实。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到店自提反而有利于瑞幸咖啡,所以他们乐于提高免配送费的标准。

很多人说,瑞幸提高免配送门槛是为了赚钱盈利,本质上看,这一说法没错,但是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啡外送的成本不菲,而到店自提则可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尽管瑞幸目前每单的配送费比星巴克要便宜3元,但它和星巴克一样都采用了“外包”的模式,顺丰成了其咖啡零售同城配送的关键环节。虽然不能详细知晓合作情况,但是参照美团之于商家的同城配送,恐怕顺丰也会在瑞幸的咖啡订单中抽成,这也就会无形中拉升瑞幸的运营成本,加大瑞幸的资金压力。而如果变成用户自提,那么也就不存在顺丰这一中间环节,瑞幸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与此同时,用户自提的好处不仅如此。

想必今年大家都对新零售的发展感到不可思议,不仅各种生鲜、超市业态发展迅速,“618”期间大批线下店铺还参与了天猫和京东的线上狂欢,甚至双十一也离不开线下零售的推动。但新零售为什么能够发展如此迅速呢?关键的因素就是大数据。

前几日,阿里刚刚被曝出将要参与旷视科技5亿美元的融资,后者则精于线下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特别是在人脸识别方面。可见阿里这种量级的企业对于线下用户的数据非常重视。

而回归到瑞幸咖啡对提高免配送门槛的事件的回应,笔者认为,瑞幸咖啡鼓励更多用户到店自提,实际上也是为了采集线下的数据。毕竟光从APP上看,可能只能了解到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户画像并不立体。而当用户到店以后,就可以通过摄像头等采集用户的影像,并分析用户的性别、年龄段、穿着打扮,再结合消费习惯,会让整体的用户画像更加立体,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指导会更精准,也能实现对用户更精准的营销推送。

更重要的是,瑞幸的主要对手星巴克投向阿里的怀抱后,自然也会在立体的用户画像上受益,如果瑞幸不加快步伐,未来几年就可能被星巴克完全淘汰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